AlphaGo首战告捷:李世石不敌人工智能,人机大战引发全球关注
3月9日下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首场比赛结束。今天的比赛AlphaGo获胜。双方激战3个半小时后,李世石宣布落败。
9日比赛结束后,双方将在北京时间3月10日(星期四)、3月12日(星期六)、3月13日(星期日)、3月15日(星期二)中午12点进行剩余四场比赛。竞赛。
虽然我不懂Go,
但这个消息
让沉睡已久的爱开玩笑的人再次疯狂起来
李世石首战败给机器人
地球人有点迷茫
自Alpha Go问世以来,网友们亲切地给它起了个名字:“阿尔法狗”。人机大战第一局,“阿尔法狗”没有“godie”(戈迪,死亡,网络用语),李世石本人率先领先。
AlphaGo,中文名为AlphaGo,是谷歌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 Alpha Go与李世石的第五次决战如今已成为世人眼中的标杆——人工智能进化到什么程度了?我的未来会因此而改变吗?
冷血的先输后赢后,地球人开始担心起来。
李世石还能获胜吗?赢了多少场?
机器战胜人脑只是时间问题
让人高兴的是,Alpha Go也会犯错误。让人郁闷的是,Alpha Go 犯的错误数量远远少于李世石。
李世石的第123步棋被很多人解读为人类相对于机器的弱点。但事实上,AlphaGo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学习能力。很多人都研究过Alpha Go和樊麾之间的对决。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它的实力“仅此而已”。而当包括李世石在内的所有人再次见证AlphaGo的“威风凛凛”时,它的进化变得更加强大。比赛结束后,李世石独自默默回顾了比赛。与此同时,Alpha Go比他“复习”和“学”得更早、更全面。功力增加一分,就像金庸小说里的一样。北冥圣公,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李世石并不想让步。他直言,自己不会后悔参加短短五秒比赛的决定:“输球不会动摇我,我还有50%的获胜机会。”
他也许只是捍卫他可能收到的 100 万美元。人的尊严?窗户纸总是要被刺破的。
打败李世石就等于打败人类?
围棋的艺术超越计算
退一步来说,即使AlphaGo最终战胜了李世石,我们是否可以说人工智能战胜了人类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谷歌的“锦标赛营销”正在让围棋变得实用和实用。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相信,围棋棋手的实力取决于精确的计算。这与当今中国和韩国年轻球员的特点简直如出一辙。同样的道理。但这是真正的围棋吗?
围棋的精髓不在于计算,而在于“道”、“意境”、“育人”。吴清源的“三三·行·天元”和武宫正树的“宇宙流”早已超越了棋艺的层面,真正做到了“以棋论人”。虽然Alpha Go有两个大脑,一个擅长计算,另一个擅长大势,但从目前人工智能(AI)的水平来看,它实际上只处于模仿猫画老虎的水平。
今天人类和Alpha Go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短期攻击和长期成功。 AI什么时候才能通过围棋“修身养性”,才能真正比前辈更好呢?
人工智能最终会统一世界吗?
生活变得更好
李世石输了之后,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大家的脑海里:人工智能连围棋都能打败人类,还有什么是它做不到的呢?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是机器人科幻的经典作品,他的《机器人三原理》更是家喻户晓。 “三原则”体现了人类对未来“黑科技”的恐惧,但说实话,这样的恐惧有些杞人忧天。
扎克伯格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现在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就像两百年前我们担心未来如果有飞机会发生什么一样。如果我们总是过多地担心安全,我们就会由于担心安全而阻碍人工智能的进步可能是最糟糕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一统天下”的能力。机器的质变大致有四个层次,一是功能,二是智能,三是智能,四是智慧。 Alpha Go最多也就是跨过第三层的门槛。此外,人类可以创造机器,自然有办法控制它们。昨天网友流行一个笑话:是的,拔掉插头。
1997年,深蓝击败多名顶尖棋手后,人们也感受到了压力。近20年过去了,科技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未来还将继续如此。
人与机器的战争编年史
[棋]
1968 年,国际象棋大师戴维·利维 (David Levy) 下注 1,250 英镑,赌十年内没有计算机可以击败他。
1978 年,里维赢得了赌注。
1988年“Deep Thought”击败了Bengt Larsson,成为第一台击败特级大师的计算机。
1989年,莱维以0比4的比分输给了计算机“Deep Thought”。
1996年,深蓝(IBM)对阵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以2比4落败。
1997年,深蓝以3.5比2.5击败卡斯帕罗夫。
2016年,没有人能够在公平竞争中击败最好的计算机。国际象棋大师偶尔会参加表演赛。
[去]
1997 年,计算机科学家、业余国际象棋棋手约翰·特罗普 (John Tromp) 下注 1,000 美元,赌到 2011 年没有计算机可以击败他。
2010年,特罗普赢了他的赌注。
2012年,Tromp以1比3输给了计算机“Zen19”。
2015年,AlphaGo以5-0击败樊麾,成为首个击败职业棋手的计算机。
2016年阿尔法围棋与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五局大战正在进行中。
最后推荐几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
机械姬 (2015)
“没有什么比生存意志更能代表人性了。”在亚历克斯·加兰的导演处女作中,为富翁工作的年轻“码农”格里森性格爆发,赢得了参观富豪老板山宅的大奖。但当他跟随老板走进一座豪宅时,他发现自己的真正目的是帮助进行一项名为“图灵测试”的人造人测试——评估老板开发的最新人工智能机器。人类女孩拥有人类智力到什么程度?于是他遇到了美丽无比的女人艾娃。少女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除了一张绝美的冷若冰霜的脸庞,全身都暴露在冰冷的电子元件之中,但诡异的女性吸引力却让人无法抗拒,让她浑身发冷。创造它的人类也被它的美丽和智慧所迷惑。当一个人造的“它”让你以为是“她”时,人工智能的地位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思维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类相似度指数:8/10
地球停转之日 (1951)
在这部黑白科幻电影经典中,外星人的咒语“Klaatu barada nikto!”来自高等外星文明的外星人克拉图(Klaatu)在控制他的超级机器人戈特(Gort)时说出的这句话与“愿原力与你同在”一样受欢迎。经典科幻小说台词。善良的克拉图和他的仆人戈特来到地球只是为了警告地球人:过度开发扩张是危险的,发展核武器只会给人类带来厄运。然而,他们的善意并没有被人类完全理解。相反,他们遭到了人类的攻击。为了安抚人类的愚蠢,低调和平的外星人不得不展示自己作为更先进文明的能力。作为一部不依赖特效、不依赖科技元素的严肃科幻电影,影片中的人造人虽然体型庞大,由略带绿色的外星金属制成,但他的性格却低调、安静、忠诚,几乎没有感情。虽然它拥有发射能量射线的能力,但仍然需要高明大师的指点。
人类相似度指数:3/10
AI 人工智能 (2001)
这部改编自英国科幻作家布莱恩·奥尔迪斯的短篇小说《超级玩具持续整个夏天》的科幻巨著是库布里克未能实现的拍摄计划,由斯皮尔执导。伯格于2001年接手并完成了这部作品,作为致敬。主角大卫由当时还是年轻演员的海利·乔尔·奥斯蒙饰演。他看起来像一个人类男孩,但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人类情感和智慧的人形机器人。在单纯地尝试爱人类的过程中,他不断遭遇对他怀有复杂情感的人类的挫折。在一次逃离人类主人家族的冒险中,他遇到了更多的人造人类。在困境中,他不断学习人性,变得像一个人类少年。体验精神成长。整部影片蕴含着匹诺曹式的隐喻和库布里克式的暗色调和末日感,但斯皮尔伯格却在其中加入了强烈的人性温暖和纯真情感,大大降低了库布里克一贯的悲观阴郁气质。影片中的主要人造人角色都是无缝的人形。也正是这部影片的上映,让“人工智能”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类相似度指数:9/10
《2001:太空漫游》(1968)
在库布里克和亚瑟·C·克拉克创作的这部充满想象力和预言的太空史诗中,HAL 对人类说:“9000 系列是有史以来最可靠的人造计算机。HAL 9000 从未犯过错误,也从未曲解过任何一件作品。”也就是说,我们的信息绝对完美,不会犯任何错误。”这条台词不仅揭示了其人工智能宿主的身份,也为后续的剧情冲突埋下了伏笔。从最初控制发现一号飞船各方面的中央计算机,HAL 9000在飞船发生故障后,变成了一个不愿意杀人以与人类争夺飞船控制权的机械恶魔。 HAL 9000 始终具有可靠的机械外观。单调柔和的电子声音与人类对话,即使是在随意杀死太空人员时也是如此。 “对不起,戴夫”的语气礼貌而平稳。 (我很抱歉,戴夫。)比任何外星怪物更让人类观众颤抖。在这部太空歌剧中,人类可以听到“对不起,戴夫”的完整含义。精确的音符中充满了杀机。
人类相似度指数:5/10
大都会 (1927)
弗里茨·朗在1927年创作这样一部黑白无声科幻史诗无疑是极具实验性的。这一创举几乎影响了后世所有经典科幻电影,从接地气的《超人》到冷酷的《超人》《银翼杀手》都有它的影子。影片中与2026年柏林女工玛丽亚相对的机器出现的“人造玛丽亚”,是电影史上最早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形象。影片中,她是邪恶的科学家和资本家根据工人先知的外貌创造出来的邪恶女机器人,旨在对抗工人阶级。影片的最后,她像中世纪女巫一样被烧死,但作为母题,她却被后世的电影人所继承。致敬与进化。 《星球大战》中最著名的C-3PO机器人就是以其外观为灵感而设计的。
人类相似度指数:8/10
星际穿越 (2014)
克里斯托弗·诺兰2014年的新作《星际穿越》再次让人想起“科幻史诗”、“太空歌剧”等经典词汇。影片中,陪伴人类科学家和坚忍号飞船进入太空的人工智能助手TARS和CASE的外观与《2001太空漫游》中出现的黑色石碑如出一辙。他们的设定也让人想起了HAL9000,但TARS无疑是片中称职的人工智能助手。在关键时刻,他会为了人类科学家的生命和关键数据而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坚定又浪漫的“人机兄弟情”。当然,谁会不高兴看到马修·麦康纳的帅气呢?
人类相似度指数:2/10
《我,机器人/机械敌人》(我,机器人,2004)
这部由前票房大片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科幻大片受到艾萨克·阿西莫夫同名科幻短篇小说集的启发,故事背景设定在 2035 年,人工智能机器人主宰人类社会。作为人类的仆人,他们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与机器人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主角是一位对机器人抱有严重不信任感的洛杉矶警探。一起科学家疑似自杀事件中,疑似该科学家新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桑尼(Sonny)杀死了主人,并引发了后续事件。壮观的机器人起义。虽然是商业片,但片中的机器人并不是单纯的高智商反派。它们拥有与人类相同的情感和智力,但肩负着更痛苦的选择和任务。他们在情感与选择的重大矛盾中痛苦而坚定地生活着,拥有着让人类汗颜的纯真。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很难不问自己,如果他们是自己,会做出什么选择。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也是在本作原著中首次提出的。他们为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存设定了严格的前提,从而使人工智能学科更加现实。桑尼冷酷、蓝眼睛、面无表情的形象与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如此相似,应该只是巧合。
人类相似度指数:7/10
黑客帝国 (1999)
“永远不要让人类做机器的工作。”这部由沃卓斯基兄弟(当时还是兄弟)创作的赛博朋克科幻经典,将剧情设定在人类永远不想看到的糟糕未来。那时,智能机器打败了人类,人类也变成了类似于“人肉锂电池”的可悲现状,被机器控制,生活在一个叫做矩阵的脑洞里。影片中出现的众多身穿黑色西装、戴着黑色墨镜、长相一模一样的“特工”,其实都是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程序,扮演着巡逻矩阵的角色。雨果·维文也因其饰演史密斯探员而闻名。由于影片的末日基调,人工智能特工镇压人类抵抗的方式相对老派,从史密斯和尼奥之间的100场肉搏战就可以看出。
人类相似度指数:8/10
“机械战警”(机械战警,1987)
特别的是,本片中的人造人其实就是人类,奠定了其在同题材电影中的独特地位。故事的主人公原本是一名警探,在执行任务时被一群暴徒残忍杀害。后来别有用心的OCP大公司利用尖端技术,根据他缺失的四肢,将他重生为人造人。重生的主角拥有人类所不具备的超人能力,并“抹掉”了人类情绪可能造成的判断错误。他成为了一名OCP“执法人员”,拥有人类的外表和智慧,没有人类的弱点。主角的金属外壳和曲棍球头盔形状的头甲参考了《银翼杀手》和漫画《特警判官》。加上头盔内露出的半张人脸,主角已经是一台机器了,但记忆的萦绕与身份的困惑不谋而合,或许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杀戮的欢乐,却又不沉溺于展示杀戮,反而对杀戮的问题展开了某种深入的思考。 “人造人到底是不是人。”
人类相似度指数:6/10
短路 (1986)
长相有些可爱的“强尼五号”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与大多数人工智能题材电影不同,《雷电5》的主题相当严肃,但表现形式却没有那么黑暗。 “5号”最初是作为美国战争机器人开发的,在一次意外“被闪电击中”后,发展出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于是,自认为“独立生活”的5号踏上了逃亡之旅。虽然看上去不像人类,看上去也不是很“尖端”,但五号的智力却与正常人类相当接近。例如,他们会阅读、学习、看电视,喜欢与人交流,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看来,五号就像一个无辜的孩子一样,冒着被美国政府和其他机器人兄弟追杀的风险,但也想让人类相信它是“生命”,不想成为战争机器。此时,或许5号才是真正具有“人性”的A机器人。
人类相似度指数:2/10
终结者 (1984)
尽管无数观众看过《终结者》系列,但它的重要性可能仍然被低估了。作为一部在展现施瓦辛格的肌肉上并没有那么简单粗暴的作品,《终结者》系列在流畅讲述故事的同时,营造了完整的世界观,并考虑到了机器人与人类关系的讨论。施瓦辛格饰演的来自“天网”系统的人工智能“T-800”机器人,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机器人在战斗中的绝对优势,也展现了人类在与机器人交流中的感染力。可以教会机器人微笑并与他们建立感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情感的力量和复杂性远远不能被科学、技术、预测和计算完全覆盖。
人类相似度指数:9/10
王牌大贱谍:国际神秘人 (1997)
这或许是整个片单中又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一部比较典型的英式喜剧,《王牌大贱谍》三部曲在廉价可爱的同时也不忘记调侃各种严肃的话题。英国间谍不都是一向优雅的吗?我们的主角奥斯汀·鲍尔斯是一个道貌岸然却廉价淫荡、粗俗不堪的家伙,专门颠覆007的酷炫形象。所以在影片一开始,大反派“邪恶博士”就派出了一队美得惊人的机器人美女“女机器人”勾引大英雄,大英雄却毫无抵抗力,因为沉迷其中差点被杀。一向冷酷、智能、非人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被嘲笑为性感武器。幸运的是,人类仍然有自我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歪招”来突破机器的极限。虽然伊丽莎白·赫莉和布兰妮·斯皮尔斯妮客串扮演的美丽机器人确实很抢眼。
人类相似度指数:7/10
银翼杀手 (1982)
是菲利普·K·迪克的原著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或雷德利·斯科特的新黑色科幻电影,尽管在当时看来绝对超前于时代,但已经成为科幻迷心中的经典。浓浓的反乌托邦色彩,背景设定在2019年的洛杉矶,一种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的“复制人”,无论是外表还是智力都与普通人类无异,他们被用来从事危险的工作。外星殖民地和被人类视为“低等”的工作,并且不被允许违抗命令逃回地球。令人震惊的不仅是机器人栩栩如生的人类属性,还有机器人叛军领袖罗伊临终时关于记忆的独白。消失,以及他对生命意义和英雄价值观的思考。这些疑惑不仅让哈里森·福特饰演的银翼杀手戴卡德感到震惊,也让人们和戴卡德一样疑惑:“我是人类吗?”
人类相似度指数:10/10
机器 (2013)
这也是一部直接把人类变成智能机器人的电影。更为特别的是,作为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电影,它是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电影,并不是常见的好莱坞大制作,所以它的视觉呈现方式也比较“非传统”。我们可以看到《银翼杀手》等新黑色电影对这部电影的影响。影片不仅呈现出暗色调、黑色氛围,而且开发为“超级士兵”的机器人也显得更加人形和道德。 。同样,本片的对话和主题也充满东方哲学意蕴,颇为发人深省。编剧兼导演卡拉多克·W·詹姆斯的真实意图或许是想通过这样一部标新立异、“舒服”的科幻电影向观众提出问题,就像女机器人对它的创造者说的那样,“我来自新世界”。一部分,你属于旧世界。”
人类相似度指数:8/10
星球大战 (1977)
乔治·卢卡斯创作的传奇太空歌剧系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虽然主要冲突是年轻阿纳金的成长,但最讨人喜欢的角色可能是这两个身高差最可爱、总是争吵的机器人。作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机器人伙伴组合,大嘴的金色人形机器人和它的桶形同伴为星球大战系列提供了轻松幽默的氛围,也是唯一贯穿整个七部的机器人伙伴。系列。本片中的角色可见其重要地位。当然,今年我们将再次在电影院看到他们俩。
人类相似度指数:3/10
《星际迷航:世代》,1994 年
星际迷航系列作为电影和电视剧并行的经典科幻巨作,剧情相对复杂,人物网络极其庞大,演员也经历了不少变动。 1994年的第七部电影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不仅出现了大量重要的新角色,还呈现出更多的人文思考。非常重要的新机器人角色之一,Major Data,出现在1987年的电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并参与了4部系列电影。数据作为一个具有非人类视角、白化外表、正电子大脑的人造人,成为影片人文主题的载体。通过展现被植入“情感芯片”后的种种变化,对情感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使得整部影片在该系列目前的12部影片中显得尤为全面和完整。
人类相似度指数:6/10
她 (2013)
在这部新作中,斯派克·琼斯呈现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人与机器之间的情感关系。华金·菲尼克斯饰演的孤独、阴郁、才华横溢的情书作家爱上了萨曼莎,一个具有超人智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她学习能力很强,有着略带沙哑却极其性感的女声(斯嘉丽·约翰逊)。这场极度孤独的绝望恋情不会给人类带来直接的毁灭性伤害,但其背后隐藏的孤独、孤立、沟通的无力以及对机器式“体贴”的依赖却值得反思。 。
人类相似度指数:7/10
银河系漫游指南 (2005)
它的原著小说可能是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文学作品之一,并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 “偏执机器人马文”(Marvin The Paranoid Android),外表可爱,对人畜无害,内心却极度忧郁,是人类主角在经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遭遇后遇到的人造人类主角。由于他的脑容量很大(当然体积也很大)但我却没有机会使用它,这让我郁闷极了——我最后一次说话是40年前,在咖啡机前。不得不说,这可能是影史上最反差可爱又傲慢的AI角色了;对了,人类男主角是非常受欢迎的《花生漫画》马丁·弗里曼。
人类相似度指数:4/10
电子世界争霸战 (1982)
这部现在看起来像20世纪80年代新浪潮音乐一样复古的影片,在当时绝对是划时代的现象——很多电子场景甚至是手绘的。影片中的计算机公司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但随后失控的程序开始想要控制世界,而试图修复它的“程序员”却被吸进了程序中,成为了“二-”次元”字符。为了生存并“拯救世界”,尽快回到三维,主角必须变身为游戏中的角色,与正向的AI程序并肩作战。虽然现在看来剧情设定有点“中产”,但炫酷、未来感强、相当“魔幻”的画面和设计着实让人震撼。甚至1982年的奥斯卡委员会也认为“大量使用电脑”,“特技涉嫌欺诈”,该片被排除在奥斯卡提名之外。
人类相似度指数:4/10
“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2008)
Wall-E,皮克斯创造的孤独机器人英雄,可能是最可爱的人工智能角色。影片设定的2085年,地球早已成为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垃圾场。人类像胖球一样生活在外星球上。 Wall-E作为脏垃圾分类处理机器人,在垃圾场工作。又脏又累的工作。 Wall-E的外观明显是在向《雷电5》致敬,方头方脑,像老坦克一样笨拙的外表,还有孩子般的自然气质。与 iPhone 一样的流线型机器人女友相比,Wall-E 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就像2085年就存在的一个物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蓝领机器人”,在当时比人类更依恋地球。他用他单纯的大眼睛发现了垃圾堆里的美好,并冒着一切危险去保护一棵柔弱的小绿苗。结果,他感动了比他先进的人。更多女性机器人。是不是既讽刺又感人?
人类相似度指数:1/10
大英雄6 (2015)
本片是迪士尼与漫威联合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该剧改编自以日本为背景的动作科幻漫画系列,由 Steven T. Seagle 和 Duncan Rouleau 于 1998 年开始创作。机器人大白是电影的核心角色。他的脸由两根一根线组成,让他无法做出奴才般的卑鄙表情。他的大肚子、短腿、膨胀的脂肪让他不顾过去的事来开玩笑。这个角色古灵精怪,但正是这个形象塑造了电影中迪士尼动画中最可爱、最治愈的角色。机器人的编程让他变得如此纯真,作为一个医疗机器人,他不仅能看到男主角肖红的伤势,还能看到他的心脏问题。他时不时还能给人一个温暖的熊抱。在看似笨拙的外表下,他有一颗完美无瑕的心。大白呈现的可爱并不是因为可爱而可爱。他的可爱源于最早的纯真。正是这种可爱,治愈了肖红的心结,触动了观众的心。
人类相似度指数:3/10
最后一个题外话
骗子也玩热点
但如果你相信这一点
似乎我们离人工智能统一世界并不遥远。
点击这里!查看深圳最受欢迎的商店!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