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动选择冷门单机作品墨心制作,突破传统视觉小说品质与体量
假如摆在你面前有这样的选择:投身于一款大型网游的制作当中呢,还是改道而去扑进一个属于冷门品类的单机作品里面。
在前者,你如同一颗螺丝钉,然而项目注定会赚钱;在后者,你掌握了主动的权利,只是未来的前途未必是光明的。
漫画人老不动本尊在游戏公司干了十多年,他选择了后者。两年前,他离开了工作了 10 多年的地方,以制作人的身份参与到互动视觉小说《墨心》的创作中。
我希望在我充满热血的时候,能够真正去做一款作品,并且让自己为此感到自豪。
他们这支团队人数不到十,为此投入了两年多的时间,还投入了超出同类作品近 10 倍的成本,试图突破传统视觉小说的品质与体量。
《墨心》属于科幻悬疑类作品。从制作周期以及投入规模方面来看,它比常规的视觉小说、AVG 等这类作品的规模要大很多。然而,具体到实际的制作效果究竟如何呢?
科幻+悬疑:一款偏男性向的视觉小说
在视觉小说领域,恋爱题材和古风题材较为扎堆。而《墨心》走的是“东方幻想 + 未来科幻”的路线,在这些扎堆的题材中,它显得很另类。
《墨心》宣传视频
本作副标题,名为「波云诡船」。(注意:本节内容有轻微剧透)
它的故事发生在海上的巨轮里。这里正有诡谲奇异的事件在发生。船体出现了变异,金属藤蔓开始肆意疯长。这些金属藤蔓会将触碰到的东西拧成粉碎。然而,在如此偌大的游轮里,竟然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些而奔走呼救。
疑云尚未拨开,四名主角最终在秘室中苏醒过来。他们的记忆丢失了,彼此之间开始猜疑。然而,在身处困境的情况下,他们又不得不携手合作,去探索那艘诡船。
但用命换来的信任,时刻都在面临着崩塌。在逃生的过程中,男主角回忆起了一些可怕的记忆:是他,亲自导致了女主角的命运悲剧。而女主角也隐约回忆起,男主角的脸让她极其厌恶。
他,该告诉她真相吗?她,又会对自己爱上的人,痛下杀手吗?
《墨心》编剧墨墨唧唧表示,这便是失忆梗。他还称,玩失忆梗的悬疑作品已经不再新鲜了。然而,这个梗却很适合用来处理互动剧情。因为在故事中,人们就是喜欢看到好人变坏、坏人变好,且这种情况会反复出现。
在他的观点里,互动剧本创作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要以选择为基础衍生出整个故事。有一天,你会突然察觉到,那个你一直特别信赖的人竟然是你的仇人,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这种涉及到人性的选择,很有可能就是故事的起始源头。
《墨心》是一个多结局的视觉小说作品,它最终呈现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故事走向。
有意思的是,《墨心》最初开始立项这件事,实际上是从一个影视剧本开始的。这个剧本写下了这样的核心设定:墨家学派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颗奇特的石头,名字叫做“墨心”,它既能够迷惑扰乱人的内心,又可以夺取人的记忆。
该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墨家“兼爱非攻”的理念。剧本中对此有这样一段描述:传闻墨家利用“墨心”的功能,将诸侯的仇恨记忆给抹去了,以此来避免战乱的发生。
《墨心》团队对初始剧本进行了许多内容的增添。整体的风格变得更具科幻色彩了。《墨心》是一块外星陨石,它具有让独立系统具备智能的能力,比如可以让机关兽、仿生机械装置等具备智能。同时,我们还引入了“墨家传人”的概念,只有墨家传人才能够激活墨心。
故事里的怪兽般若
谁是墨家传人,这是一大悬疑点。如今,墨心又掌握在谁的手中呢?他们希望在叙事方面能接近美剧,即有更多的冲突、刺激点,以及考验人性的选择。
本作剧情并非十分严肃且写实。剧情里存在不少“福利桥段”,男女主之间也有许多较为跳脱的台词段子。在用户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搜集其中的搞笑彩蛋,并且可以达成像男主的 100 种作死方式等成就。
剧情有时显得较为夸张且搞怪。然而,该团队在剧本的打磨方面,实际上并不马虎。墨墨唧唧接手《墨心》的剧本之后,从 2018 年 9 月一直到今年 5 月,不断地进行修改。制作人老不动本尊也表示,“未使用的剧本就有好几个版本,其中包括我自己撰写的 20 万字的版本,并且都有上下部了。”
我的直观感受在于,从格局方面来看,《墨心》比那些只讲一个案件或者一场恋爱的视觉小说要大;从故事厚度方面来看,《墨心》也比那些只讲一个案件或者一场恋爱的视觉小说要大得多。
问题在于,这样复杂的作品,其视觉呈现必然会是一个大挑战。
全电影化呈现,美术素材甚至过剩
9 月 25 日,《墨心》在腾讯一零零一互动阅读 App 上线。它位居人气飙升榜的首位。用户给出的好评中,有不少是针对它的美术的。
老不动本尊表示,本作原本打算选择二次元的美术风格,以达到类似《弹丸论破》系列的效果。然而,由于《墨心》最初是一个影视剧本,他们最终将风格定位在二次元与写实之间。用编剧墨墨唧唧的话来讲,就是“在写实之外,带有国漫的色彩”。
我注意到一个数据,本作的容量大小为 987 Mb。它比常规的视觉小说大很多,甚至能比得上一款手游的包体。
这种量级的产生,是因为《墨心》采用了电影化的制作方式,创作者必须绘制大量的分镜。然而,常规的视觉小说采用的是“图形化”的表达形式,几乎不存在时间轴,就如同 PPT 一样。
图片叙事可能会显得很生硬。然而在电影化呈现方面,是讲究镜头流畅的。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我们每一张分镜插画的演出方式都经过了“逐帧调教”。
老不动告诉葡萄君,当前版本展现的素材量,还不是全部。
我们是依照动画与电影的模式来制作《墨心》的。前期仅分镜镜头就绘制了好几百个。
原画、设定、场景、立绘以及分镜都算在一起,他们一共产出了上千张美术素材。
《墨心》团队的技术能力尚不能应对这等量级的作品。例如一些极为细微的动作 SPINE 动画,我们曾尝试去做,然而这对系统内存占用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进行取舍。前期所做的素材,基本上全部都舍弃掉了,或者重新进行绘制。尤其是女主的立绘设定,估计最少绘制了 30 个风格版本。
「资源超载」并非他们所踩过的最大困境。《墨心》的制作团队此前未曾制作过视觉小说。这是他们的首部作品。正因如此,在没有标准化制作流程的情况下,有时合作会难以继续推进。
前半年,我们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编辑器的学习与调教上,也用在了思考如何与程序大佬建立沟通文档的规则方面。老不动本尊表示,创作《墨心》的最大难点,实际上在于怎样以视觉小说的方式,去告知程序和美术该如何展示每一个分镜。
电影化的呈现具有优势,然而其成本也不低。视觉小说的市场回报或许并不乐观。由于这一点,国内几乎没有多少团队愿意在这个品类上投入大量资金。
葡萄君之前曾与橙光互动的业务负责人进行过交流,该负责人透露了一个数据:如果算上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投入,在橙光平台上那些偏传统的互动叙事作品,投入较高的大概是几十万元人民币。
《墨心》团队则表示,其项目的投入超出常规同类作品近10倍。
小众领域,或许更需要精品化制作
一个团队人数是个位数,历经两年的制作周期,投入的成本比同类作品高出近 10 倍,最终产出的是一个买断制的互动内容。从规格方面来看,它超过市面上大多数只是停留于 PPT 形式的视觉小说;从品质方面来看,它也无疑超过市面上大多数只是停留于 PPT 形式的视觉小说。
能否回本存在疑问。在女性用户群体占多数的领域中,《墨心》属于偏男性向的作品。用户是否会为其买单呢?
所以我很好奇,他们对于视觉小说市场有着怎样的判断呢?葡萄君认为,这个领域相对小众,用户黏性低,变现转化困难,入局风险较高。
墨墨唧唧并不认同。把互动叙事单独拎出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独立市场。互动叙事自身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派别,其用户群包含了多个不同的年龄层次。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互动叙事在国内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高投入的制作,是否存在一定的冒险性呢?
如果我们做十款低成本的视觉小说,能否控制风险呢?在我看来,这样做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他觉得,制作要是短平快,失败率就会比较高;而要拓展互动叙事的用户人群,就需要集中力量。实际上,在《隐形守护者》之后,在短期内出现在市场上的互动影游,确实都只是短暂地出现一下就消失了。
市面上好作品的数量比较少。其中很关键的是,《墨心》的剧本自身就具备值得我们如此付出的价值。
在这个问题上,老不动跟我谈起了《黑神话:悟空》。看完视频后,我毫不夸张地说,除了激动,我还陷入了沉思,整个周末都坐着发呆,连睡觉都停不下来。
视频展现的内容让他内心受到触动。他未曾想到,原来并非只有国外团队能够引领做 3A 大作,也并非需要几个亿投资的专利。“仅仅 5 个人就能够开始,并且两年后出来的成果是如此惊艳。”
制作人的感触使我想起一位互动叙事内容创作者所说的话。他说,如果没有《黑神话:悟空》,或许就不会有人在意国产 3A 会处于何种状态;如果没有《隐形守护者》,又有谁会在意国产互动叙事内容呢?
老不动本尊及其团队在小众领域中默默耕耘了两年。他们期望能看到一些改变。
电影化的互动阅读体验,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我相信,这类作品将会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方向。老不动表示,他希望往后从事互动叙事类型创作的人,能够记得有一款名为《墨心》的作品进行了先行的探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