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短片集胶囊计划走红,被誉为中国版爱、死亡和机器人
国产动画短片集“胶囊计划”最近在网络上走红。有十多部动画短片,它们的脑洞十分新奇。这些短片制作精良,题材视角独特。这让一大批二次元爱好者立刻被吸引了。动画迷们称其为“中国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网飞和迪士尼等国际平台及制作方正在陆续推出风格化的动画短片,他们在挖掘和培育一批先锋动画人才,这已然形成了一股充满朝气的潮流。值得一提的是,在 B 站今年的国创发布会上,“哔哩哔哩寻光”宣布第二届“胶囊计划”的作品正在筹备之中。
“胶囊计划”
“胶囊计划”由 14 部动画短片构成,这些短片的长度在 10 分钟左右。它是一个国产动画扶持项目,旨在鼓励奇思妙想。该项目规定,所有创作团队都需从“刺、欲、喜、幻、麻、泪、燃”这 7 种“情绪胶囊”里挑选两种作为母题来进行创作。
“胶囊计划”这种半命题的思路,和网飞 2019 年推出的《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的思路是一致的。网飞的这一系列基本是奇幻/科幻题材;而“胶囊计划”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中国社会联系更为密切,在类型和手法上也很是多元化。
“胶囊计划”推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它在 B 站的播放量迅速达到了百万。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 8.8 分。对于国产原创动画而言,这是很不容易的。从目前已经公布的 10 部动画短片来看,中国国产动画人才众多,视角宽广,创作手法多种多样。
“胶囊计划”里,有《界》这种制作精良且立意深邃的科幻小品。同时,还有《番茄餐厅》《癔症》这类带有强烈社会批判的手绘作品。《辰光恰恰好》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它讲述了两对中年夫妇的故事,这两对夫妇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截然不同。他们在法国南部小镇展开了一段旅程。短片采用的是朴实的 2D 画风。然而,几名角色在旅途中有“扫货式”代购的经历,还有导航走错路的情况。这些经历让观众备感亲切,能够迅速融入故事。最后,当几人的关系揭晓时,让人会心一笑。
创作者需要一个平台
“胶囊计划”系列短片里,一方面有精美的制作细节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另一方面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在《界》中,卦象并非仅仅是装饰,它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同时对人工智能的定义也有新的解读。而在《终极体验》里,道士做法以及电子“驱魔”的场景,实际上是警方对新型迷幻制品的严厉打击。
整个系列中篇幅最长的动画是《荧惑归途》。它虽是科幻背景,但其内核却是在外游子春运返乡的情感。片名里的“荧惑”是中国古人对火星的别称。在《荧惑归途》中,主角荧荧希望回地球探望病危的婆婆。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请假回家以及“太空高铁”抢票等事情,这些让许多观众大呼“这不就是过年的我吗”,从而使这个科幻故事更具可信度。
参与“胶囊计划”的动画团队具有多元性。其中,有些动画团队在业内已拥有名气;有些是从广告、游戏、MV 或影视特效行业转而投身动画领域;还有些在《流浪地球》《姜子牙》等知名项目中具备参与经验。《癔症》的导演蔡源青曾获得过 First 影展最佳短片奖。从这些动画的完成度情况来看,这些团队普遍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善于激发出动画最需要的想象力,并且只需要一个平台就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些动画短片不能像动画长片那样登陆院线。然而,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好评之后,创作者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项目。他们有望像去年备受好评的国风动画《雾山五行》那样,推出第二季。导演饺子在出道之前,仅仅制作过一部时长为 16 分钟的动画短片,那就是《打,打个大西瓜》。而他的长片处女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电影史上取得了票房第四的成绩,这足以让我们看出中国动画的市场以及所蕴含的机遇。
迪士尼也在力求突破
事实上,世界上众多动画创作者是从制作创意短片开始,然后逐步成长为能够执导卖座长片的。好莱坞名导蒂姆·伯顿,最早是凭借风格另类的《芹菜怪物的茎》等短片,从而引起了迪士尼的注意。今年大获好评的《青春变形记》的导演、华裔动画师石之予,也是凭借她自己的东方风格动画短片《包宝宝》,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迪士尼是好莱坞动画产业的“领头羊”。在长片制作方面,一直遵循“合家欢”的主流市场定位。然而,在短片制作上,迪士尼也在努力寻求突破,积极挖掘新人和新题材。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迪士尼+近期推出了动画短片《反射》。这部短片时长 6 分钟,首次以“大码女性”为主角,展现了一名身材肥胖的芭蕾舞演员的困惑与抗争。《反射》上线之后,收获了很多好评。观众认可它对社会多样性所秉持的宽容态度。
网飞平台推出的动画短片《爱、死亡和机器人》系列,成为了全球动画迷一年一度的节日。今年的 9 部短片充分展现了当今动画发展的前沿趋势。其中有足以以假乱真的 CG 特效,还有瑰丽的视觉效果以及涉及人类文明的思考。这些动画短片给观众带来的启示意义和震撼程度,比长片电影和文学作品还要大。从国外到国内,各个平台都纷纷去搜罗动画人才,并且推出了自己风格的动画短片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