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胜处:浙江画院四十年成果汇报展,展现中国画创作研究辉煌历程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其艺术谱系源远流长,尤其是宋代画院的辉煌。当时的南宋画院就位于今天的杭州。 1984年,浙江画院诞生,至今已走过40个年头。
“湖光山色——浙江画院四十年成就报告展”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展览馆)开幕
12月6日,“湖光山色——浙江画院四十年成就报告展”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展览馆)开幕。展览聚焦各个时期画院画家对文化思维、传统传承、风格创新的探索与研究,全面梳理画院的发展历程,展示画院创作与研究取得的成果。浙江画院成立40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画。
展会现场
《湖光山色——浙江画院四十年成就报告展》分为“古韵焕光”、“笔墨抒情”、“绘画时代”、“巅峰”五个版块。攀登胜景》、《百川竞速》,汇集了退休(离院)画家、工作人员等老、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400余幅。画家、青创中心的学生、工笔画院的研究员。
《古韵耀华章》板块深入挖掘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通过传统笔墨展现林泉的风格和自我情感,坐观自然,悟通达之道,探索中国画介入的可能性。历经千年演变的时代,构建民族与世界这座独特的沟通桥梁,彰显了美院一代又一代画家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中国艺术增添色彩的责任。
在“画墨句”部分,艺术家选择了乡愁这一蕴藏在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情感,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时代和乡村,表达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用笔墨表达中华民族的精神,通过山水田园表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乡愁和眷恋表达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气节,也蕴含着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留下了乡村的图画,留下了时代的声音。
“丹青绘画时代”板块展示了中国绘画在时代变迁中的强大生命力。画家们将家国情怀融入到笔触中,用作品描绘出时代的沧桑,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坚实进步。
“登山风景”版块通过权威、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览和比赛,展示了画院画家的当代追求和精神寄托。这些作品体现了画院画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博采众长的创作态度。他们是浙江文化遗产的延续。
“百川静筑”版块聚焦画院积极为青年画家成长搭建平台和舞台,创新实施青少年人才培养计划,让青少年发挥带头作用、发挥带头作用,创新青年画家的创作活力得以迸发、充分流动。这些作品集中展示了美术学院青年创作中心画家们的创作成果和整体风格。
张为民《春天的暗流》180×112cm(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十三届浙江省美术作品展”银奖)
于宏达《周同弟肖像》230×193cm,2021年(2022年,获“浙江省青年美展”最高奖,入选全国青年美展)
陈雷星游天目一日归国画69幅239×200cm(2024年,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第十五届浙江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浙江画院作为浙江省中国画创作和研究的主要中心,聚集了众多中国画精英。几代画家不仅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和传承,还在展览、人才培养、文艺惠民等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在国内多次大型国画比赛及展览中,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曾获全国美术作品展1金1银5铜,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展2金1铜,全国体育美展1银,中国美术金彩奖1银、1铜牌等优异成绩。浙江画院的画家们还致力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和中华文明史的艺术创作。三位画家参加过国家级创作项目。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王庆云表示,浙江画院自成立以来,与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交流频繁,从早年的早间堂时期就开始与中国国家画院进行学术交流。 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到近几年。 《新中国美术家》、《中国画院年鉴》等多个学术项目的编写和实施,都有深入的交流和互助。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浙江省画院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在主题创作、人才培养、成果互鉴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浙江画院艺委会终身委员、著名艺术家姜宝林为画家姜康健、吴宜伦、金若卿、唐可欣、陈雷、翁云野、陈赛赛、王一新、赵天野与吴则徐荣获浙江画院2024年度十大青年创作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