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文化盛行:从古装剧到古风音乐,探索中国最具文化自信的内容之源
作者|刘晓途
编辑|李春晖
思古情,办百姓事。如果说超英是美式浪漫的代表,那么古风恐怕就是我们最有文化自信的内容来源。
银幕上古装剧的喂食从未停止过,观众们从魏璎珞到青影再到独孤伽罗;播放列表中的古乐非常受欢迎,比如《红招远》、《风筝错了》和《盗贼》。唱完歌,我就上台了;古风摄影轮番出击,占领了微博、小红书和美图软件,三里屯的公交车广告牌被毁。
如果你想模仿古董爱好者的生活方式,你不需要参考各种指南。浏览朋友圈就能找到标准答案。一张“与《知否》同景”的艺术照,配上“乱世,我将全世界都献给你”的文案,将收到“充满古风”、“充满古韵”的留言。
以前,能叫出河图、银林、音频怪兽这样的名字的人并不多;现在,“华助算不算古风歌手”、“古风圈的歌词创作水平”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古风运动已经从圈内延伸到了大众。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古风的理解和表达也变得越来越有争议。
随着粉丝群体的不断扩大,古代文化的载体也逐渐从早期的游戏、音乐、小说、电影扩展到摄影、动漫、服装、美食等领域。巨大的高情感附加值的消费市场引起了商家的关注,很快,卖古董就成了最热门的生意。
古风摄影帝国
2003年,一款名为《剑侠情缘》的武侠网游走红校园,成为众多古风爱好者的情感起源。
《剑3》
但武侠梦却被困在学校的三尺墙内。在那个“欧洲宫廷”、“西方时尚”摄影风靡街头的年代,能拍摄到相同艺术风格的游戏角色照片,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奢侈。正是在这个时期,岳阳青年杨健从照相馆辞职回国。他用妻子的书里的10万元,在长沙创办了潘女子广场古风工作室。
与普通的时尚影楼不同,盘女工作室早期的业务专注于古风照片。不过,差异化的摄影风格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市场水花。直到古代小说和古装剧的持续流行,盘女工坊的机会终于来了。
2008年,盘女坊推出首套原创流行题材《蝶恋花》。 “性感+古风”的噱头使其成功闯入大众视野。一时间,拍一组主题艺术照成为女高中生的毕业福利。硬糖这一代的女同学大多都晒过古装露半肩的“古风裸照”。
看图片就像看人一样
不得不说,《盘子女人》对中国风的理解有点“传统”,就像于正老师总是喜欢用青楼作为故事的基础,并为此遭到网友的无情批评。但随着“放魂”、“走进红尘”等题材的走红,用户遍布全国。这位早期的先驱者至今仍在摄影圈里扛着“原创中国风”的大旗。
如今,班丹女工坊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工作室发展成为一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大公司。其在全国拥有40余家直营旗舰店,覆盖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品牌授权专营店散布于全国200个城市。去年,班丹女子坊获得近亿元C轮融资。原价10万元,一个古风摄影巨擘诞生。
一般来说,原创剧集题材一直是《盘子女人坊》吸引客流的必经之路,但捆绑古装剧IP才是其突破的关键。
2017年,板块女工坊携手阿里影业,成为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古装题材拍摄唯一指定合作伙伴。出资购买服装使用权和拍摄权,还联合拍摄了同名电影系列的原创复制主题。 。
之后,潘典女子广场买断了《延禧攻略》《九州海上牧云记》《扶摇》《知否》等多部热门古装影视IP。盘子女人坊的这波操作,刺激了群众的“戏瘾”。出于对剧中人物的迷恋,消费者也愿意为同样的艺术照付费。一时间,社交平台上出现了无数富察皇后和魏璎珞……
为了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该公司还限制热门主题三个月内下架。同时,还在天天批图、抖音、微博上大力宣传。在狂轰滥炸中,女性用户终于倒下了。
尽管网友对香兰女芳爱恨交加,欺骗消费者、服务差的吐槽层出不穷,但它依然占领了古玩摄影市场的半壁江山,正朝着进入“五年产值”的规划发展。数百亿”。
古风生意?盘起来吧!
就像摄影一样,乘着古老的潮流,还有音乐。
河图、欣然、银林、HITA……和很多人一样,当硬糖第一次听到这些伟大的古代歌手的绰号时,他认为它们都是取自“非主流网名合集”。当时人们爱听《青花瓷》、《江南》、《花田错》等中国风格的歌曲,而古风音乐则略显冷门。
早期,古风歌手的活动仅限于Bilibili、YY Voice、5SING等平台。近两年,他们借助影视剧、综艺、短视频平台,也加大了存在感。
董震演唱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笑傲江湖》、《兰陵王妃》等影视剧的插曲;二姨和刘木子参加综艺节目《中国风美少年》;抖音用户发布的《洪昭远》、《留人愁》、《过山》被誉为神曲,这些作品甚至占领了商场、KTV、广场舞大妈的音箱。
二姨妈
古乐出圈、进入主流的趋势日益明显,争议也随之而来。关于“古歌歌词水平”、“古歌手抄袭”的争论多次登上热搜榜,为围观者贡献了不少八卦话题。
“优质瓜农”华舟是两首抖音歌曲《盗国贼》和《出山》的创作者,被粉丝视为古风圈大神。但最近,她的作品《妈妈要我结婚》被网友爆料是薛帆翻译的苏联歌曲的完整翻版。 《出山》的节拍也涉嫌抄袭外文歌曲《Anders AIs Ihr》。在她之前,登上《明日之子》舞台的李元杰也曾卷入过“音乐剪裁”和“花哨抄袭”的争议。
与偶尔的抄袭相比,古风歌手写的歌词水平一般,是古风圈更大的痛。
一名语文老师在微博批评华舟的《贼行》突破了不健康的底线,引发了公众对“古风歌手写的歌词”的热议。不少古乐忠实粉丝表示:高雅的作品那么多,你却硬要听几首粗俗的。谁该受责备?
硬糖先生信以为真,仔细听了《古风·百听不厌》、《不受欢迎的古风》、《史上最美古风》等近十个歌单,实在找不到几个。剩菜。易水的“世”、“杀”、“愁”、“相思”……对古风的诠释太有限了。如果换个语气,就和给麦打电话基本一样了。 “一个人,我就喝酒喝醉”更是朗朗上口。
古代音乐的内容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商业化的后遗症。业内人士表示,游戏公司是古乐的消费大户,经常会邀请相关团队和个人来制作作品。古乐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廉价作品常常存在文字堆砌、押韵、拼凑等问题。游戏公司对他们的客户并不挑剔。
网上有很多关于《四分钟创作古风音乐》、《零基础古风歌曲创作指南》的视频。加速教学所产生的作品效果可想而知。世界上也有传言称,利用相关软件可以生成古风歌词,只需搭配合适的曲子即可。
不过,专业团队和公司的进入也在引导古乐走上正轨,米漫传媒就是其中之一。米漫传媒前身是一家二次元音乐制作工作室。因其古老的歌词和翻唱而走红,积累了原创粉丝。米漫传媒占据着古音乐界的半壁江山,拥有大批艺人,还参与了一些电影、电视剧、游戏的音乐创作。
2017年,米漫传媒在居庸关长城举办大型民族主题音乐会,并完成B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7亿元。然而近两年来,在米漫传媒的经营标签中,“古风”不断被边缘化,正在被“国风”所取代。不知道背后有什么商业考虑。
除了音乐之外,衣食也是古代商业的重要分支。
在淘宝上,仅汉服店就有近千家。一线店年利润可达1000万以上,二三线店也能赚取丰厚利润。古风文化大受欢迎,相关电商公司销售额呈指数级增长。 《你知道吗》播出后,与“汉尚花莲”推出了14款联名汉服款,上线三周内销量突破百万。
“古风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标签,但一定要找对套路。每天都有大量为爱卖电的店铺倒闭,能留下来的大多都是好的经营者。我个人认为古风业务应该朝着网红产品的方向推进。”汉服店老板如若(化名)告诉硬糖。
她的想法得到了博主李子柒的充分验证。
远离喧嚣,回归纯朴;穿上古装,种菜做饭。李子柒凭借独特的生活方式在网红中脱颖而出,成为粉丝心目中的“古菜第一人”。正是这个身份标签,让她凭借“宫廷苏佐酱”开店第一天就实现了千万销售额。
顺应潮流,线下店铺也在想尽办法传播古风商业。硬糖先生遇到了古董美甲、蛋糕和餐馆。路人常常出于好奇和喜欢而驻足观看。即使店里称其为“古风”,也只是服务员穿了一件外套而已。
古代人们求富的习俗
不要以为只有商人才能参与古老的赚钱运动。如今,吃、穿、住、行、娱乐等一切都可以转化为古俗,这也给了群众找到“钱”出路的机会。古代致富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普通人也有很多方法。
汉服文化的流行和队伍的壮大,支撑起了大批服装店。同时,也让手工爱好者看到了商机。微博、抖音、淘宝等平台上,有不少发夹姑娘、发夹男、单打独斗的工匠。他们虽然没有价值数亿的商业帝国,但也从“古风”中获得了可观的利益。
“街上穿汉服第一人”:王乐天
如果我告诉硬糖先生,店里制作新衣服需要很长时间。她们往往不会同时分发配饰,而是在预约时给顾客指路,与发夹女孩合作。也有一些店主将首饰的制作外包给工艺品圈的大佬,这无疑给钗女士和钗男士带来了足够的客流量。
许多手艺人也会自发地在微博、抖音、贴吧等平台开展活动。 “发夹吧”、“手工吧”、“汉服吧”等近百万用户都是潜在消费者。炫耀技艺、画画、分享制作指南,手工艺可以利用这些内容积累足够的粉丝并进行转化。
缠花、项链、发夹等饰品的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一些精品可达三五百元。只要技术过硬,促销得当,生产者获得一半以上的毛利并不难。
此外,绘画、搭配也是实现古代民间风格的常见方式。在半次元APP上,古风圈内有数百万会员,热门内容大多是古风壁纸、头像、立画以及配套专题片。这些作品的利润可能没有服装设计手稿那么高,但作品的售价在200元到500元之间,让年轻人自娱自乐,自给自足。
至于古风穿搭,其实就是网红带货的逻辑。买衣服、交朋友、拍照、创作产品……树立古风博主的性格。有了粉丝和流量,就可以和汉服店进行宣传和合作。如果有足够的积蓄,博主还可以出售联名产品或自己创业。
“我们和中草集合作,除了送样衣外,还花了几千推广费,圈内善于带货的人都喜欢用,一旦来来回回,合作费自然会高一些。”对于那些人气高的人来说。”如若介绍道。
不过古风博主也是一类风险指数非常高的职业。服装聚集形成的圈子有其内在的规定和要求。一旦出现盗版、生活混乱、为钱入行等黑点,就会引起粉丝的强烈反弹,而如果危机公关不到位,马上就会成为过去式。
古风来势汹汹。它从针对内在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外化为消费的象征。硬糖迷们难免会想起迪克·赫伯迪奇曾经写下的“诅咒”:亚文化的商品化。这预示着亚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
▶阅读往期热门文章
招聘记者2名、实习生2名
要求具备财经、泛娱乐领域行业报道的技巧、态度和热情。
五险一金、工资13、带薪年假一应俱全。
提交简历至邮箱
✉
《娱乐硬糖》现已上线
虎秀|钛媒体|知乎|界面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 |一点新闻
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Wi-Fi 万能钥匙 |微博 |触电新闻
21 CN看推荐|UC头条|搜狐公众平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