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制服是什么?王心凌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再度翻红的时尚秘密
“JK制服”是什么?
今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王心凌身着“JK 制服”,凭借成名作《爱你》再次走红。她已经 40 岁了,然而穿上“JK 制服”依然能够展现出甜美,仿佛“JK 制服”与“可爱”“少女”紧密相连。
“JK 制服”里的“JK”,是取自日语女子高中生“じょしこうこうせい”的罗马音“Jyoshi koukousei”的首字母。之后,它逐渐演变成了 ACGN(包含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小说(Novel)的合并缩写)亚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符号。
日本 JK 制服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在历史进程中,它先后经历了行灯袴时期、水手服时期以及西式洋服时期。
明治时期,日本女学生的服装为便装风格。她们身着和服并搭配圆发髻。然而,当她们穿着和服坐在椅子上上课之时,和服的下摆会显得较为凌乱,并且在活动方面也不太方便。正因如此,日本对和服进行了改良,设计出了更便于活动的行灯袴,这种行灯袴随后成为了当时女高中生的制服。
20 世纪初期,日本开启了服装洋化的运动。其中,有一部分学校受到了西化的深刻影响,采用了水手服样式的校服。
男生服装选用黑色立领的“诘襟”制服,“诘襟”是由军服改造而来的,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海军军官军装。当时因为没有专门为女兵设计的制服,所以就对英国的水手服进行了改造,把裤子改成了裙子,之后逐渐形成了正式的女生制服。
这种女生校服是由英海军水手服改良而来的。它通常包含水手服样式的坦领衬衫,还有及膝的百褶裙、长筒袜以及黑色皮鞋的制服鞋。这种配置的女校服后来在日本风靡,成为了日本校服文化的标志,也就是女生水手服。
从男女学生水手服的特点可以窥见当时日本的部分社会文化。同样是身着由海军制服改良而来的校服,男女校服存在差异。男学生的制服“诘襟”是由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演变而来的,而女学生所穿的“水手服”,其原型却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这是日本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所导致的,因为制服象征着权威,士兵则象征着服从,通过这种方式确定了整个社会的秩序。
女生上身穿小西装式校服上衣和西装衬衣,冬天在毛背心外罩呢子面料长大衣,下身搭配及膝裙或更短百褶裙。
日本是一个注重纪律且追求社会统一化的国家。校服象征着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文化。大部分人从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开始,便穿上了统一的校服,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如今,学生制服不只是日本女生的校服,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校园生活之外以及毕业后,仍然会穿着 JK 制服。
JK如何在中国市场破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高中生活在日本动画、动漫、游戏、小说中逐渐成为重要主题。这些作品常常以高中生活为切入点,描绘日本女高中生穿着 JK 制服在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美少女战士》《魔卡少女樱》等动漫作品,以及《情书》《垫底辣妹》等经典校园电影,还有《一吻定情》《恋空》等日式偶像剧,凭借动漫、游戏、影视等亚文化的力量,以百褶裙、女士白衬衫、领结、深色皮鞋为主要元素的 JK 制服逐步成为 ACGN 亚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青春活力可爱的美少女。ACGN 文化在中国传播开来,以 JK 制服作为代表的文化符号逐渐渗透到了中国青少年的娱乐生活当中。
2010 年左右,国内的互联网发展得很快。智能手机开始流行,人们可以通过它进行网购等活动。社交媒体也逐渐兴起。90 后这个群体慢慢成长起来,他们开始有了消费能力。在这个时候,JK 制服开始在国内扎根并萌芽。
2015 年,国内出现了最早的 JK 制服店铺。有不少店家开始是从山寨日制 JK 制服做起的。在积累了初期的消费群体之后,这些店家转型去做国产原创 JK 制服。并且带动起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国产原创热潮。这就是 JK 制服的“汉化”过程。
汉化之后,国产的 JK 制服格裙大多是画手原创设计的。商家会给特定的花纹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像柠檬海盐、少女心事、浮生六记等等。这些名字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格裙。
2020 年 4 月,一条名为“温柔一刀”的格子裙上架时间未超过半小时。它创造了 30 万条的销量。按照当时单价 118 元的价格来计算,粗略估计收入在 3500 万元以上。并且这不是该格裙首次上线。这一惊人的数据让市场不禁惊呼:JK 制服破圈了。
JK 制服起初是 ACGN 亚文化里的一种文化符号,消费者购买它主要是出于二次元的兴趣爱好而进行消费。然而,随着 JK 制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消费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二次元用户,更多圈外用户开始把 JK 制服当作一种穿衣风格。
在向更大众化市场推广 JK 制服这件事上,各大社交媒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浪微博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它对 JK 制服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2 年 9 月 17 日截止时,“JK 日常”超话的粉丝数量为 118.8 万,帖子数量为 26.6 万。“LOLITA”超话与女性亚文化服装相关,其粉丝有 35.7 万,帖子有 9.6 万。属于我国文化的“汉服”超话,人数达到了 133 万,帖子数是 15.5 万。
另外,JK 制服的源文化是“动漫超话”。“动漫超话”仅有 73.3 万粉丝,有 16.6 万帖子。由此可见,JK 制服这个话题在新浪微博的活跃度已经超过其源文化。
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是近年来助推 JK 制服破圈的重要平台。
目前,在抖音平台上,“JK 制服”这一相关话题的最高播放量达到了 358 亿次。并且,单个关于“JK 制服”的视频,其最高点赞量超过了 222 万次。
抖音短视频与新浪微博的分享机制不一样。它曾主动开展 JK 制服的推广活动,比如发起了“2020 年度动漫二次元&国风扶持计划”这样的短视频活动。带有话题“JK 制服”和“充能计划”的相关视频,每个月都能够获得 200 个由平台提供的资源包。这种奖励机制促使短视频创作者以“JK 制服”作为创作主题,进而推动了 JK 制服在平台用户当中的传播。
新浪微博超话的存在能促进 JK 制服文化在固定圈层传播。抖音短视频作为网络社交媒体,直接参与了该文化的奖励推广,从而加速了 JK 制服向非二次元群体破圈。
谁在消费JK
IT 桔子发布的《2019 年—2020 年中国“二次元”服装消费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9 年 JK 制服、洛丽塔(Lolita)服装等二次元服装的市场规模达到了 135.2 亿元。其同比增长了 90.6%。在二次元服装的消费者当中,超过 50%是 95 后。以 95 后为代表的 Z 世代已经成为二次元服装消费的主力人群。
对亚文化的接受度比较高。
从小看日本动漫长大且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他们觉得相比于国内普遍做成宽大运动服式样的校服,日式制服好看很多。部分已经毕业进入社会的 JK 制服爱好者,穿上 JK 制服似乎就能捕捉到那些唯美的校园青春。
JK 制服圈内普遍存在限量预售的商业模式,这不得不提。有网友调侃说:这就像是一条期货裙子。
在预售模式里,商家首先依据设计图制作出样衣,接着展开充分的宣传,让圈内人士都知晓将会有一款新品上市。随后便进入预售阶段,也叫做“开团”。在此期间,消费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定金。等到截团之后,商家会根据定金的数量进行批量生产,并且提前预估工厂的交货时间,也就是消费者缴纳尾款的时间。
商家可以利用预先收取的定金来开展生产,这样就能减少启动资金。消费者等待的时间往往按月计算,甚至以年为单位,很多时候买家在年初下单,到年末才能够穿上。
因为是以销定产,所以在行业内整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这种状况催生了较为活跃的二手市场,像闲鱼、微博超话等平台就成为了重要的 JK 制服二手交易信息的聚集之地。
JK 制服内部除了存在这种无法即时收货的销售模式外,还有一条完整的鄙视链,具体为:校供的地位高于日制品牌或日制布,日制品牌或日制布又高于国牌限量,国牌限量高于国牌现货,国牌现货高于山寨。
校供需要凭借日本学生证等能够证明学生身份的证件才可以购买,其直接购买的门槛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只能购买二手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国内的买家可以通过闲鱼或者淘宝中古店(也就是二手店)来进行购买,也可以通过日本人的网购平台来购买校供,像雅虎日拍、Mercari(它就像是日本人的闲鱼,是一款二手交易软件)。因为校供的购买过程比较麻烦,所以购买的人数相对较少。
日制品牌属于日制的 JK 制服品牌。它的价格比校供要便宜一些。例如 2016 年在上海设立了实体专卖店的 CONOMi,在 2018 年于淘宝上线了天猫旗舰店。其裙子的单价大概在 700 元左右。其他的日牌有 KANKO、nikki、tombow 等。
日制布就是指从日本进口布料,在中国加工制造的JK制服。
国牌是国内爱好者自行设计并自行出品的品牌。在国牌中,限量的数量多于现货,而山寨品则与它们不同。国牌格裙的平均售价在 100 到 120 元之间,其性价比相对较高。并且,国牌格裙的款式和颜色更为丰富,因此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
小众文化爆红的困境
JK 制服市场在不断扩大,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商家纷纷投身其中,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这也导致了山寨格裙的数量越来越多。
JK 制服圈内的侵权情况难以进行取证以及认证,在行业内山寨问题十分严重,山寨的繁荣使得原创的生存空间被变相地挤压了。
同时,JK 制服圈内文化属性较强。很多圈内人有着强烈的版权意识,他们常常会对“山寨货”以及盗版设计进行“出警”(也就是指责购买山寨裙的消费者)。并且,他们还给穿山寨 JK 制服的人取了一个外号,叫做“穿山甲”。
JK 制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具有原创内容。其重视版权、抵制山寨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圈内为数不多且有原创设计的店家。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店家进行创作,从而促进圈子的良性发展。
但是 JK 制服破圈之后,许多圈外的消费者购买 JK 制服,这只是一种清纯可爱的时尚选择。他们本身并非二次元文化爱好者,也无法分辨山寨和正版,却不经意间成为了圈内人士的嘲讽对象。
很多路人不理解 JK 制服圈内“版权至上”的理念,他们会把这些进行“出警”的圈内人嘲讽为“JK 警察”。
小众文化破圈后被更多圈外人喜爱,这是一方面;圈内人对圈子原创生态进行维护,这是另一方面。或许根本矛盾并非谁对谁错,而是目前我国在 IP 版权保护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除了山寨与正版之争,JK制服也面临着污名化、色情化的困境。
2021 年,“JK 新穿法”话题十分火爆。然而,此话题的热度并非源于大家对这种新穿法的追捧,而是来自吐槽与抵制。
这种穿法被吐槽,就是把 JK 短裙当作抹胸来穿。不少人觉得这种穿法是在打擦边球,是在搞软色情,并且不尊重 JK 服装和文化。
2020 年时,一段上海 CP26 漫展的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中,一名女生以不雅姿势跪在地上,其后还有一名摄影师在拍摄女生的裙底。另一位参展观众呵斥道“不要再给 JK 抹黑了”。后来,因受不了网络暴力,该当事女生发文道歉,称自己没有“性暗示”的动作且穿了安全裤。
大家对这种事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非正统 JK 文化在日本发生了异化,变成了色情产业的一环。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日本流行援交文化。当时,有部分女高中生会身着校服,为客人提供陪聊等服务,以此换取金钱或奢侈品。正因如此,校服被赋予了一种性意味。在日本的色情漫画和 AV 中,也逐渐充斥着大量水手服元素。JK 制服成为性交易中的热门元素。直至今日,日本仍存在女学生穿着 JK 制服援交的现象。
在来源地日本存在着挥之不去的色情阴影。在中国,网络售卖 JK 制服大尺度照片的灰色产业链时常出现又时常隐藏。福利姬以及擦边球等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这些威胁显然是由男性色情消费所主导的。
JK 制服从日本传入中国,它给女孩们带来了美丽。与此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了一些不怀好意的凝视。
为摆脱这些滋扰,JK 制服圈里有不少规则。这些规则有意无意地在保持 JK 制服的纯洁性,去除 JK 制服中可能存在的性感。例如,这些规则强调正统的 JK 制服不显腰身,裙子不会过短。
这些规则真的能够消除 JK 制服女孩们的道德恐慌吗?她们的道德恐慌是关于福利姬和擦边球行为的。
清纯或者性感,女孩怎样成为这样的女孩而不是那样的女孩呢?看似是自主进行的风格选择,实际上依然受到社会结构的约束。
建立 JK 制服圈内良好的版权生态需要怎么做,JK 制服怎样才能去污名化,女孩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穿衣自由,确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赵爽在《中国服饰》2020 年第 07 期重返了“少女时代”,该期杂志的页码为 70 - 71 。
申莉轩和杜少勋探讨了日本的制服文化。他们在《新西部(理论版)》2016 年第 02 期发表了相关内容,该内容的页码为 139 至 140 页。
杨雨轩和贺阳对水手服在日本女生校服里盛行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山东纺织经济》2011 年第 11 期,该期杂志的页码为 61 - 62 页以及 73 页。
谭珺对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下的中国 JK 制服文化进行了思考。此思考成果发表于《今传媒》2021 年第 29 卷第 01 期,该期页码为 113 - 118 。
周蕊在《纺织报告》2021 年第 40 卷第 07 期中探讨了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新兴小众服饰。该文指出新兴小众服饰在青年亚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其相关内容在 117 至 119 页。
IT 桔子发布了 2019 - 2020 年中国二次元服装消费市场的分析报告。该报告来自新浪科技新浪网。
纺织服装行业进行专题研究,聚焦 JK 制服:解读文化圈层,把握 Z 世代的风向,挖掘细分市场。
少女到警察的转变:JK 制服爆红且面临困境。JK 制服先是爆红,之后又陷入困境。JK 制服在从少女到警察的过程中,既有爆红的时刻,也有面临困境的时候。
JK新穿法?穿衣自由不等于打擦边球_服饰资讯_中服网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在本公众号转发过程中若涉及版权问题,需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邮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