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与二次元碰撞:中国年轻人如何在动漫展中追求审美表达丰富性
中新社于 5 月 3 日在南宁发布一则题目为:国风与“二次元”相互碰撞,中国的年轻人们在追求审美表达的丰富性。
作者 黄令妍 王以照
“五一”假期,“95 后”韦岚赢穿着一袭朱红色的明制织金仿妆花十二章纹衮服圆领袍。她与同伴一同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一个动漫展,其造型格外醒目。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在漫展这种舶来文化产物当中,盘发束髻并且身着襦衫长裙的年轻人时常迎面走来。
韦岚赢向记者讲述,他喜爱《秦时明月》这类国产动漫作品,对其中行侠仗义的角色形象特别向往。从 2017 年开始“入坑”汉服,他会利用业余时间和“同好”一起聚会做游戏,还会展示汉服,努力把传统审美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就读网络与传媒专业的大二学生简(化名)和韦岚赢一样热衷于汉服妆造。她在动漫节上参与了“2023ChinaJoy 洛裳华服·新秀大赛”的预选赛。她与 40 名身穿国风华服的选手一同,在仪态、才艺、礼仪等方面进行同台竞技。他们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视觉盛宴。
4 月 29 日,有选手参加汉服妆造比赛。这是中新社记者王以照所拍摄的场景。
我在日常生活里会把汉服元素和现代服饰进行混搭。我特别喜欢交领设计的上衣,还会把挂坠系在裙上。简说,平常会借助社交平台上的视频来学习汉服妆造,会参考并模仿一些动漫游戏里的人物发型等。她希望能够Cosplay(角色扮演)自己喜爱的国风手游中的形象。
中国“二次元”圈子,也就是动画、漫画、游戏亚文化圈,因为日本、欧美动漫作品被大量引入而得以兴起,而如今这个圈子开始出现很多国风元素。
南宁举办动漫节的时候,广西正在庆祝传统节日“三月三”。动漫节的主办方负责人朱毅介绍说,今年第一次把漫展和汉服赛事融合在一起,增添了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及民族元素。在漫展现场,推出了刺绣和剪纸的手工体验活动,还以壮族民间故事《百鸟衣》为背景,设置了抛绣球、射箭、壮锦拼图等打卡环节,这些环节吸引得玩家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当下流行的随机舞蹈挑战与壮族竹竿舞“混搭”,亦受到欢迎。
4 月 29 日,有女孩身着动漫服饰。她在体验壮族的传统竹竿舞。这是中新社记者王以照所拍摄的。
中国消费者尤其是“Z 世代”的文化自信在不断增强。近年来,《大圣归来》等国漫热映了,这使得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游戏这个年轻人偏爱的领域相融合,为“国潮”新风尚增添了活力。2023 年开始的时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进行出品。这部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之中,同时也展示了中式的想象力。它在开播之后,在 B 站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 2.6 亿次。
有观察人士认为,当下的“考古热”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标识;当下的“博物馆热”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标识;当下的“非遗热”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标识;当下的“诗词热”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标识。在时尚产品领域,国产品牌球鞋设计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海外品牌球鞋设计也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国货彩妆品牌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专家称,“Z 世代”自幼便接触互联网,是在中华民族复兴以及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眼界较为开阔,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并且开始去追寻在审美表达方面的丰富性。年轻人凭借动漫游戏等,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度了解的兴趣,这种兴趣也将会反过来推动“国潮”的创新。(完)
文章评论